对于很多奔赴阿那亚的设计师而言,这里是他们所追求的“诗与远方”,是理想中的乌托邦。
3月28-31日,“Hi-Design大赛阿那亚游学之旅”圆满落幕。在为期4天的旅程,Hi-Design特别策划了人物专访,与陈超、蒋礼、杨娇、付楚楚、周俊杰5位青年设计师进行深度对话,分享他们对阿那亚游学之旅的独特见解,并探讨当下诗意建筑的场所精神以及关于自然、艺术与大赛的未来发展。
【资料图】
陈超
超睿里子设计工作室 主理人
Q:对于此次Hi-Design大赛阿那亚设计游学,有哪些觉得印象深刻的地方?
陈超:阿那亚整个社区打造的很好,就像独立于城市之外的平行时空,有海、有艺术、有建筑、还有生活,给人很放松的状态。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参观了青山周平老师在阿那亚的作品。之前在线上听过他的课程,对他的设计理念也有一些了解,这次刚好来到项目现场去亲身感受,我觉得项目整体的设计感,包括和人的关系,以及阿那亚的自然环境,都是非常契合的。
Q:对阿那亚的印象如何?
陈超:来之前我有查过阿那亚的一些资料,了解到「阿那亚」这个名字是取自梵语阿兰若 Aranya,意指“寂静处,空闲处,远离处,躲避人间热闹处,修行处”。
当我坐在阿那亚礼堂里,看着银白色的海鸥在海面上自由的翱翔,我能感受到阿那亚想传达给大家的那种状态,自在松弛。
图丨第十届Hi-Design金奖《以趣解墨》陈超司睿
Q:怎么看待精神生活在空间中的表达?
陈超:诗意建筑、艺术美学一直阿那亚发展不变的命题。当我身处孤独图书馆和海边礼堂,能感受到这些建筑和阿那亚的自然环境有一种精神上的链接,它所呈现的精神性,鼓励我们去展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无限探索。
Q:“沟通交流 共同成长”是Hi-Design的重要基因,怎么看待设计师之间的交流学习?
陈超:参加一个好的比赛其实是年轻设计师检验自己的一个方式。Hi-Design作为一个全国性大赛,参赛的设计师来自五湖四海,大家因为这个机会坐在一起,互相交流在自己所处城市的不同设计环境下从事设计的思考和追求,走出去、学回来,会收获更多。
图丨第十届Hi-Design金奖《以趣解墨》陈超司睿
Q:今年是Hi-Design大赛的第11年,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陈超:感谢日立Hi-Design这次用心的研学安排,也感谢青山周平老师亲自带着我们去参观他的项目,并且非常详细的介绍了这些项目的设计理念,让我们的感受更直观。
付楚楚
wooom studio物禾木木 创始人
Q:对阿那亚的印象如何?
付楚楚:这次的游学因为在阿那亚,我觉得整体的氛围感和设计感是非常好的。参观了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建筑、室内空间和比较新的生活方式,是一次很棒的研学体验。
Q:怎么看待精神生活在空间中的表达?
付楚楚:阿那亚的建筑不管从造型还是色彩,都没有使用一些夸张的材料去装饰,它更多的是留白,和自然窗景的结合,朴实生动充满了诗情画意。还有听了关于青山周平老师关于人、自然、城市的设计理念的分享,也让我感触很深。
上一次来阿那亚看到了夏天到秋天的一个状态,这次在阿那亚又感受到了冬天到春天的一个过程,体验感和看到的自然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些建筑通过留白和开窗的方式,把四季变换完全体现出来了,我觉得这一点是带给我比较深刻的一个印象。
我个人很喜欢孤独图书馆,在里面待了一个小时,被那种深深的孤寂感震撼住了。来之前对董功老师也做了一些了解,所以我会从他的出发点去体验这个空间,是能够领略到他想要传达的那种孤独的精神。
图丨第十届Hi-Design金奖《stamp cafe》付楚楚
Q:怎么理解空气对于空间的重要性?
付楚楚:随着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我们也面对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对于空气的需求。像我了解到日立有对于空气整体化的定制方案,就非常符合不同客户的要求。
当然,作为设计师,会从设计初期就去考虑空气在空间中的运用,譬如中央空调的朝向、风向,像成都经常刮西北风或者西风,所以我们会考虑从东南、南边去开窗的方式。还有整个空间的采光和楼层的高度,这些都是设计师会考虑的。
图丨第十届Hi-Design金奖《stamp cafe》付楚楚
Q:今年是Hi-Design大赛的第11年,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付楚楚:这次整个游学的氛围和体验都非常的好,就我个人而言,今后希望能跟着Hi-Design继续去到更多的地方。
蒋礼
成都宏福樘 首席设计师
Q:对于此次Hi-Design大赛阿那亚设计游学,有哪些觉得印象深刻的地方?
蒋礼:这一次的阿那亚游学和以往变化很大,活动非常丰富。其实作为设计师,每年都会有计划的打卡一些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了解建筑的体系文化等。
像成都也有类似于阿那亚的项目,但是整体的氛围完全不一样。阿那亚是海边城市,自然条件非常优越,Hi-Design大赛选在了这么一个让人放松的地方,也让大家更沉浸式享受游学。
特别是这次有更多的机会和青山周平、宋微建等大咖老师们去学习交流,包括我自己的作品也得到了老师的一些指导。对于设计师来讲,我们需要自己的作品得到一定的反馈,无论是行业的认可还是业主的认可,都是前进的动力。
图丨第十届Hi-Design金奖《日晷》蒋礼
Q:今年是Hi-Design大赛的第11年,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蒋礼:在我们成都,如果对一件事情非常认可,那必须用一个词来表达“巴适”(笑)。
杨娇
长沙木也建设 联合创始人
Q:对阿那亚的印象如何?
杨娇:阿那亚是属于设计师的天堂,很多优秀的建筑师把自己对建筑、艺术、大海和生活的丰富感受融入其中,设计出一栋栋令人惊艳的建筑。像我去了阿那亚礼堂和孤独图书馆,里面的氛围感让人精神很放松,这和城市中的建筑感受是不一样的。
Q:阿那亚因为“网红建筑“而成为一个打卡地,对此您怎么看“网红建筑”的需求?
杨娇:近些年不管是对设计师还是消费者来说,“网红”逐渐成为了一个贬义词。就像“网红建筑”,作为一个打卡地红了一段时间,但是因为没有实际的文化底蕴,就非常容易被这个社会所遗弃。
而阿那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网红”,它具有非常强烈的文化底蕴和人文艺术,这里的每栋建筑都有自己的设计语言和故事,所以我觉得不能简单的说阿那亚是一个网红打卡地,它更像是一个文化、艺术的聚集地。
图丨第十届Hi-Design新锐奖《华润琨瑜府》杨娇
Q:理想的空间形态是什么样的?
杨娇: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特别是居住的设计,更是围绕人产生的生活问题及环境在做构建。无论是追随行业潮流、艺术美学,还是科技赋能、智能便利,回归到本质之初,都应当围绕“解决”“优化”“构建”而去做有温度的设计。
Q:怎么理解空气对空间的重要性?
杨娇:疫情三年对大部分家庭来说,居家的舒适度成为设计的第一要义,而空气作为居家环境中无法忽略的重要的一环,被客户关注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这是我们近些年所接触的客户给到的反馈。
虽然空气是无形的,但它时刻流淌在我们身边,也影响着我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所以我们在做案子的时候,会考虑如何把这个空间做的不止好看,还要舒适。这就需要在设计之初就把中央空调这些系统性的设备和在空间中的运用都考虑进去。
图丨第十届Hi-Design新锐奖《华润琨瑜府》杨娇
Q:“沟通交流 共同成长”是Hi-Design的重要基因,怎么看待设计师之间的交流学习?
杨娇:我是去年开始才逐步走到参赛这个舞台上的,今年也收获了Hi-Design大赛的认可,非常开心!作为一个受益者,我是非常鼓励青年设计师通过参赛平台和业界的优秀设计师去进行交流学习,这不单单是一种曝光,设计师也可以从大赛中提升眼界和沟通能力。同时大赛也会从多维度对设计师进行赋能,不管是你的社会认可度,还是客户的信任度,都是非常好的赋能。
周俊杰
上海映象设计 设计总监
Q:对阿那亚的印象如何?
周俊杰:其实两年前我来过阿那亚,和现在相比,一些餐厅和建筑都在不断变化,包括我们看到的青山周平老师设计的1402咖啡店,之前的外立面是它最初的状态,这次来看到它正在装修,可以看得阿那亚是在不断的改进、优化,我觉得这和它们的社区生态有关。
Q:怎么看待艺术生活日常化?
周俊杰:阿那亚的这种生态模式现在全国已经开始慢慢延伸,这也为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因为这种模式更注重设计,也注重一些年轻的客户群,我觉得这是阿那亚相对吸引我的地方。包括像如恩这样知名的建筑事务所在阿那亚设计的项目,也是能吸引我来打卡的原因。
图丨第十届Hi-Design新锐奖《中海真如府》周俊杰
Q:阿那亚因为“网红建筑“而成为一个打卡地,对此您怎么看“网红建筑”的需求?
周俊杰:我个人觉得“网红建筑”并没有不好,但是究根结底需要看它的设计者是否赋予建筑有深度的空间理念、艺术素养和精神氛围。
当下“网红设计”确实很多,但当这种设计到达一个临界值,就会被行业打破重新生出一些有意思的设计。就像现在的设计同质化,“卷”的人多了自然会产生很多新的有创意的项目。
Q:怎么看待精神生活在空间中的表达?
周俊杰:精神生活才是阿那亚最高的产品形态。阿那亚为什么可以持续经营下去,并不断被更多年轻人热爱,我认为是因为它不只注重形式化,更关注内在的精神,让每一个人在这里能够收获自身的触动、成长,以及满足感。
图丨第十届Hi-Design新锐奖《中海真如府》周俊杰
Q:理想的空间形态是什么样的?
周俊杰:对阿那亚印象最深的建筑是孤独图书馆,作为具有地标性的精神载体,我能感受到建筑在探索空间的界限,身体的活动,光氛围的变化,空气的流通以及海洋的景致之间共存关系的理念表达。
Q:今年是Hi-Design大赛的第11年,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周俊杰:作为Hi-Design大赛的老朋友,今年又一次相聚在一起,各个方面都感觉更加的放松了,因为大家都变成了朋友。今年是Hi-Design大赛的第11年,一件事坚持这么久真的很不容易,祝愿Hi-Design大赛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