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秦瑶 首席记者 李荣
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创建秦岭国家公园,关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5月25日,省政协召开“推进秦岭国家公园建设”专题协商座谈会,为推进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协商建言。
优先保护秦岭自然生态系统
(资料图)
“要尽快构建起自然资源管理新体系,全力保护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使秦岭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高升荣表示,要把秦岭国家公园作为独立的自然资源登记单元,有序推进森林、水、草地、湿地等资源调查,依法对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所有权统一进行确权登记,划清权属边界,实现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全面推进资源资产化管理。
自我省启动秦岭国家公园创建工作以来,省自然资源厅高度重视,全面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修复,169个退出矿山已完成恢复治理150个,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10个,治理面积逾570公顷;成功申报“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国家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争取中央支持资金20亿元,目前已开工项目5个。
“要优先保护秦岭国家公园的自然生态系统。”西安嘉艺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静说,要合理利用秦岭国家公园的资源禀赋,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打造秦岭国家公园品牌,发展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等,进一步加强遥感技术、空天地一体化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智慧决策管理等在国家公园监测、管理中的集成应用,维护好秦岭自然生态系统。
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关键在人,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在国家公园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进陕西省委会在调研中发现,秦岭国家公园建设中还存在管理手段单一、人才缺乏等问题。创建区内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大多是林业技术人员,缺乏规划管理、生态环境监测等专业技术人才,难以满足国家公园发展需要。
民进陕西省委会建议,要加快管理队伍建设,对原管理机构职工进行分类调查考核,重新分配单位、岗位,分类安置“老人”、科学选用“新人”,选用一批有管理经验、创新意识,懂技术、懂法律的专业人才,助力秦岭国家公园建设。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刘康表示,秦岭国家公园管理局要与省内相关高等院校加强合作,根据国家公园建设管理对人才及知识体系的需求,设立秦岭学院,开展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知识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秦岭国家公园的政策研究、规划设计、生态保护、科研监测等,推动秦岭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建设向纵深推进。
“国家公园人员配置执行标准和‘三定’方案均未出台,基层尚无推进秦岭国家公园建设的管理机构,这与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的任务极不相符。”汉中市政协建议,尽快制定国家公园人员配置执行标准,协调出台“三定”方案,量体裁衣确定新机构的人员编制规模。加大人才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力度,逐步改善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和学历水平,重点进行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建设和岗位业务培训,积极推进原住居民参与生态管护,打造一支高质量的生态管护队伍。
注重挖掘和保护秦岭文化
秦岭以包容万象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挖掘和保护秦岭文化内涵是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
“目前的保护大多局限于生态环境保护,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不足,缺乏对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西安市政协建议,加强秦岭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注重保护与发展并举,制定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并重的秦岭整体性保护立法,统筹推进秦岭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资源保护。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表示,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中,地方财政压力大,加之管理人员流动较大,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较慢。我省要加大对涉秦岭六市县的建设支持力度,在制定政策和资金投放上向涉秦岭六市县倾斜。
省政协委员、西安君融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远表示,秦岭是南北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交汇点,要利用建设秦岭国家公园的契机,传承保护好各类文化,让秦岭国家公园成为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