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攒局 在上海造了个“马路生活节” 意欲何为?

来源第一财经   2023-08-09 20:24:15

8月3日的夜晚,永安百货这栋百年大厦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露台音乐会,萨克斯、昆曲、小号、爵士……不同的音乐次第响起在大厦的各个阳台,悠扬复古的调调回荡在夏夜的南京路街道。

作为压轴歌手,袁娅维在唱完《张三的歌》后,站在二楼的阳台上对着街上或坐或站的观众感慨,“这样的浪漫好像只有上海能发生。”

这是小红书“马路生活节”的揭幕演出,8月3日至13日,在10岁之际,小红书策划了逾200场活动,覆盖上海近40条马路,有音乐会、艺术展、摄影展,也有潮流运动、纳凉集市。


(相关资料图)

小红书“马路生活节”的项目总负责人赵彦表示,小红书诞生于上海,这次马路生活节也是小红书在十周年之际,写给上海的一封情书。此外,选择上海作为首届举办地,也是因为城市气质与马路生活节的观念契合。

赵彦表示,上海有大大小小的八千个美术馆,应该是全国美术馆保有量最高的一座城市。上海也有非常多的街心公园,在非常繁华的地方,马路都较窄,可能四五米宽,但是后面就有一个小小的“口袋公园”,“它是摩登和烟火气并存的一个城市。”

为什么取名马路生活节?“就是希望这些生活的美好片段,是基于大家的附近发生的,而并不是一个城市里的奇观。”赵彦表示,马路生活节希望打造的是一个青年城市文化IP,传递“生活不在别处”的一个生活态度。

摩登和烟火气共存

“最早我们是路过了外滩建筑群,那天应该是下很大雨的一个上海的工作日,外滩没有什么人。我正在放空,突然发现左边的建筑有一些露台和窗户,觉得它很美,那时候雨快要停了,还有一点点微弱的阳光打在那个建筑上。我想,如果这时候有一个人能够从里面探出来唱歌,我觉得蛮好玩的。”

这是赵彦的团队最初做音乐会的一个灵感,“是对生活当下、瞬间的一些想象”。就是抱着这个朴素的念头,团队开始策划露台音乐会。

因为安全问题,音乐会最后没有选在外滩的万国建筑群里,而是落在了上海南京路的永安百货。永安百货本身也是一栋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建筑,有一些支出来的阳台,依托这样老建筑的二楼、三楼和四楼,赵彦团队邀请了音乐人袁娅维、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昆剧团、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等次第出现不同位置的阳台上,配合楼体的灯光投影,做了一个综合的音乐表演。

“可能有人突然从一楼穿出来了,跟你拉一个小提琴;然后二楼的灯亮了,有人在唱昆曲,因为上海也是昆曲发扬光大的地方;可能三楼亮了,有人给你唱歌剧;然后四楼又亮了,出来一个小号手。”这是赵彦的设想,最后呈现的效果也的确比想象中更美好。音乐会不需要预约,周边的居民穿着拖鞋、摇着蒲扇,去到那儿就可以看,团队希望,这是触手可及的东西。

赵彦认为,上海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地方,歌剧、昆曲、爵士、流行,在这个城市都有拥趸,因此,把这些音乐元素和这个城市的建筑结合在一起,就会是一个立体的城市音乐会。

有网友对这次音乐会的评论是,“去了永安百货,听了袁娅维,觉得自己又好了,活了过来。这半年以来生活的苦似乎已经忘掉了,记住的就是这个夜晚。”

就在这次音乐会的前一天,8月2日,小红书CEO毛文超(星矢)在10周年内部分享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优秀的科技公司很多,小红书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毛文超提到,中国并不缺优秀甚至卓越的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他也曾看了很多科技史上“既伟大又美好的公司”年轻时的成长故事,依然没有找到清晰的答案。

最后毛文超确定的是两个方向。“首先,科技是数字时代的神奇画笔,小红书首先是一家科技公司,需要去拥抱、学习、掌握、运用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科技,”在科技的基础上,毛文超在演讲中强调的另一个点是人文精神,他希望,“未来的每一天,每一个普通人,无论他出生或生活在哪里,打开小红书既能看到一个‘广阔的大世界’,也能通过普通人的分享和连接,感受到一个‘温暖的小社区’。”

“以科技为笔,以人文精神为墨,勾画人间烟火气。”在演讲最后,毛文超给出了作为掌舵者给小红书定下的存在之意义。

科技自媒体人阑夕发文表示,毛文超的十周年分享,是他听过的互联网公司里最不互联网公司的一次分享。“几乎没有摆出任何数据,也没有细数创业维艰或是市场地位的复盘,他像一个活在十九世纪的作家,谈黑客艺术、谈存在主义、谈人文精神、谈生活在当下。”他认为,小红书的一切过往,似乎也都出自这种情绪,我们需要活着,但又不止是活着。

小红书某方面的气质的确与其他互联网公司不同,作为一家上海土生土长的互联网公司,或许它天生带上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气质。

在上海生活更久以后,赵彦有了自己对这座城市的体验,“国际化的一面肯定是能看到的,比如物质消费,很多国际品牌的首店都是开在了上海,”但随着在上海呆得越久,赵彦越能感觉到烟火气和艺术的部分,“比如说居民楼和摩天大楼、路边小店如此之多元,甚至有点混搭,这也是一个很有人文情怀的城市,很多设施如街心花园,对居民都很友好。”

在小红书新办公室的26楼,赵彦曾试着从上往下看,先看到的是远处的东方明珠,旁边是现代的摩天大楼。把头往下一低,她发现跟摩天大楼咫尺之隔的就是红砖墙的民居,六七十年代建的、六七层高、一梯两户的那种楼。

“更摩登和更烟火的东西放在一起,会发现这个城市的和谐共生,这个词比较大,但是那一秒我感觉的确是摩登和生活的融合,让人觉得它是一个城市的生命力与包容的体现。”赵彦认为。

在此次十周年的活动中,小红书也办了一次摄影展,其负责人兰多表示,上海这个城市充满创造力,充满人们对艺术创造的喜好,团队希望在这里传达“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的概念”。

“我们也会基于我们对一个城市的想象,探讨公共空间如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好融合,如何让用户、更广泛的市民,能够发现平时没有发现的一些地方。”兰多表示,这或许就是小红书给这个活动灌注的、策划团队想让用户体验的东西。

“网红效应是人民的选择”

“不是每个城市都有马路,但上海是有马路的。”小红书此次诗歌活动的项目负责人怀素认为,上海是一座最有马路文化的城市,也是一个需要无限探索的城市。

如果在上海的街头漫步,你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小店。赵彦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开在街边的杂货店了,但在上海比较有名的小马路上她能看见,比如在淡水路上,有特别市井、特别接地气的杂货店,是手写的招牌,旁边就是一家非常漂亮的花店,再旁边可能是一个千里香馄饨铺,再旁边又是一个小酒馆……

在非常短的一条小马路上,能够看到非常多不同时代的回忆,这些服务不同人群的店铺能够共生在一起,赵彦认为,这是上海这座城市蛮有趣的一个方面,这也是“马路生活节”这个名字的来源。

怀素认为,上海这样的马路文化,是高度城市化的产物。一个城市要养出一个街头非常难,当一条街被野生地“生长”出来,是需要不停迭代的,要有很多人用脚去做选择,花钱去做选择,然后让这条街上“长”出好吃的食物,“长”出有个性的店,店与店之间,街与街之间互相竞争,才能长出来马路文化的东西。

上海是一个差异很大的城市,怀素发现,上海每条街都有自己的风格,每家店都有自己的野心,在街道上走的时候,可以看到每一家店的用心,“我觉得上海就是一个被‘卷’出来的城市,能够生活在上海的人,都需要修炼自己,尤其是这些开店的人,他们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下,需要真的很热爱生活。”

在此前做咖啡项目的时候,怀素与很多咖啡店的老板交流,他们会说,哪怕不挣钱也想做这个店,因为这些老板真的觉得很有趣、热爱并且想宣传这个文化,能够有一家这样的店,与很多客人保持长期沟通,大家彼此信任,有一种非常温暖、微妙而亲厚的关系,他们很珍惜。

“这是一种社区文化。”怀素总结说,这种文化很珍贵,是需要一个城市花很长时间养出来。在杭州也有益乐路这样的街道,这些都不是一天养成的,可能是五十年、一百年,一个城市才有一条拿得出手的,让人由衷觉得“哇,很棒”的街道。

在这些马路、街道出名后,往往都会冠之以“网红路”,带有一点贬义。怀素提出的一个观点是,“网红效应是人民的选择”。

“我觉得安福路不是网红,那是众人的选择,是很多个品牌选择把店开在了安福路,是很多个在上海生活的人选择去安福路逛街,然后才有了很多博主发笔记,说要去安福路看看,这个效应是人民的选择,小红书只是客观呈现了大家的选择。”怀素说。

对于每一个街道上的商家来说,目标是希望可以挣钱,而在上海这个城市,如果想挣到钱,就需要一些有特色的店。

“当这些有趣的老板把这些店开得越来越有特色的时候,当这些特色店在某一条街上集中的时候,势必带来聚集。互联网平台会放大这种聚集的效应,当大家真的觉得好玩,把自己的喜爱分享给每个人,从而大量的UGC内容推出了一个网红,”怀素认为,这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小红书做的是人和人的连接,如果真的有人选择了某一条路,商家也选择了这条路,用户也选择了这条路,那它成为一条网红街就是众望所归。”

网络不仅会发现网红,网络也在检验网红。今天大家再提到安福路的时候,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充满赞美的声音,网络放大赞美,也放大诋毁。“不需要走到安福路就可以想象那里有多少长枪短炮,而用户也会知道那会不会还是最佳选择。”怀素说,互联网是平等的,平等地做信息爆炸。

不期待所有人的理解,怀素认为,需要让小红书上的表达“长”到城市的空间里去,去和城市产生互动,不管得到了什么互动,“只要产生了互动就是好的互动。”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